尊敬天然、順應天然一向是人類成長的主旋律,其代表性認知、實行及凸起結果,就成為記載汗青、福澤后世、啟發將來的文明和天然遺產。
中國有著百萬年的人類史、一萬年的文明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。中華平易近族在其成長過程中,一直貫串著道法天然、天包養人合一的生態思惟,將天、地、人作為同一的全體:在尊敬天然基本上,施展人的包養網比擬客觀能動性以公道應用天然;又經由過程人類生孩子和生涯運動不竭深化對人與天然關系的熟悉,從而完成了人與自包養網然共存的可連續成長。中華平易近族延續至今的生態文明理念,為世界天然生態維護和人類文明演納貢獻了中國聰明,發明并傳承了內在豐盛、以物資或非物資形狀存在的文明遺產,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和類型多樣的天然生態體系、地質異景等天然遺產。
世界文明和天然遺產是人類文明成長和年夜天然演進的主要浮現,也是增進分歧文明交通互鑒的主要載體。中國于1985年參加《維護世界文明和天然遺產條約》,在遺產申報、維護治理等方面后來居上,為全球世界遺產工作作出了主要進獻。截至今朝,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7項。此中,世界天然遺產14項,文明和天然雙遺產4項,均居世界首位。在文明遺產範疇,2023年9月列進《世界遺產名錄》的“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明景不雅”,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明遺產。中國還有43個項目被列進結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資文明遺產包養名錄、名冊。
而在異樣具有天然維護意義的其他類型遺產範疇,中國也獲得了令人注視的結果:中國擁有47處世界地質公園和13個國際濕地城市;此外包養,中國還擁有34個世界生物圈維護區收集成員和82處國際主要濕地。
在一些新興的遺產維護範疇,中國異樣有著很好的表示。中國事國際澆灌排水委員會“世界澆灌工程遺產”的倡議者、介入者和推進者,今朝有34個項目進選。中國仍是結合國糧農組織全球主要農業文明遺產建議的最早呼應者,不只以擁有22個項目位居世界第一,並且經由過程機制扶植、迷信研討、維護摸索,不竭推動農業文明遺產維護實行,為國際農業文明遺產維護進獻著中國聰明和中國計劃。
中國不只積極介入國際間文明和天然遺產維護運動,還構建并不竭完美了具有中國特點的文明和天然遺產維護系統。以國度公園為主體、天然維護區為基本、各類天然公園為彌補的天然維護地系統初步構成,由國度文明公園、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元、國度汗青文明名城(鎮、村)、中國非物資文明遺產、中國傳統村、中國主要農業文明遺產等構成的分歧層級、分歧種別的文明遺產維護系統慢慢完美。
進進2024年6月,我們迎來了中國第八個文明和天然遺產日。值此良機,我們更應誇大,要不竭豐盛文明和天然遺產內在,構建合適中國國情的文明和天然遺產維護系統。
(作者為中國迷信院地輿迷信與資本研討所研討員)